(相关资料图)
□邹芸芸 (广西大学)
章村小学位于浙江缙云县胡源乡,学校一共有124名学生,其中90%是留守儿童。近几年,当地在探索乡村教育改革,希望以生活美育课程为驱动。茶叶、民乐、农耕……在地文化融入课堂。老师们相信,相比刷题孩子们的生命状态更重要,他们也希望被村庄滋养的孩子能反哺村庄。(8月24日 澎湃新闻)
这所小学不照搬城市教育,而是回到树人育人的宗旨上,以乡土文化资源来激活和改善乡村学校,发掘出当地擅长的“乡土课程”,用一个村庄的力量来养育孩子。这里设置了许多独特的课程,其中多数是真实情境的教学。有一趟课程叫做《芳华》,课程任务是带领学生们去往村中的老人家中,记录老一代人的经历。孩子们采访老人,积累真实的素材回去写作。在这个过程中,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,还能够加强孩子们与家乡的联系。学校内还有许多走出教室的课程,乡村的自然环境就是他们的课堂。老师带领着学生们到田间地头去找鸡蛋、看青蛙;到家里去为爷爷奶奶画一张画像,说一声“我爱你”来表达感恩;学生们聚在一起手绘学校的墙壁,共同为美化校园环境出力……从乡村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章村小学的发展极富意义,在这所小学里,培养的不是“小镇做题家”,也不是为了向城市输血,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自我发展的能力。
章村小学是乡村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,在这所不刷题、不排名、“反内卷”,与大多数学校截然不同的模式中,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之间的差异。城市教育和乡村教育扎根于截然不同的环境,相比之下,城市拥有更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、更强大的师资力量、更多样的教育环境。因此,在同样面对中考、高考等强应试的人才选拔制度,乡村学校采取设置排名、刷题提分的做法显然不具有优势。仅从分数、升学率的维度来评价,无法培养出乡村人才。乡村教育需要探索出一条因地制宜的教育道路。
乡村教育往往需要考虑乡村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,就像东北师范大学邬志辉教授所说的:“乡村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逃离贫困的家乡,而是为了家乡逃离贫困——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。”在乡村,隔代教养和留守儿童多,他们生长于农村,从小要干农活,很可能在上大学后才走进城市,烙印着属于农村的生活经验和个性,在毕业后也很大可能会回到农村,反哺家乡。相较于“精英教育”,乡村教育更强调“人的价值”——人的个性发展、兴趣、态度、情感等等。
乡村教育需要考虑乡村儿童的真实需求到底是什么,不是所有的乡村儿童都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,还有大量的农村儿童仅有初中学历。然而当前的应试教育,没有为其提供必要的生产技能、职业发展方面的帮助。教育的本质,是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与发展;是国民素质的提高;是帮助人们更好地追求人生幸福,这也和当前“双减”的概念一致,乡村教育应当为农村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服务,应当关注大多数学生和弱势学生,而不是仅仅关注那些少数能够“跳龙门”的“锦鲤”。
关键词:
质检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