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夸张的言论之下不一定是真诚和鲜活的形象,而是一个个模糊的面孔。」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>>>
暑期最有综艺效果的“整活”来自于2023级新生群。
“在吗学长?军训可以穿小皮鞋吗?”
“咱们学校食堂能用美元吗,或者有没有能兑换外币的银行?”
“我就一般,有点痞帅。”
(显眼包言论)
短短几句话,通过明示与暗示凸显着自己的与众不同,不同于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的美感,新生们不畏尴尬也要展现自我的精神让围观的“过来人”大受震撼。
随着诸如此类的发言在社交媒体传播,新生们的高调发言立刻激发了人们对“尴尬”的共同感知。部分2023级新生们凭借充满喜感的张扬杀出重围,高调夺得“新生群显眼包”的称号,成为网友们模仿和调侃的对象。
(网友评论)
显眼包,何以在新生群成为尴尬的代名词?
新学期:一次人设大战
从前的开学人设:活泼大方、优雅可爱,既可以做“遗世而独立”的高冷学霸,也可以做社交开心果。
当代大学生的开学人设:或心如止水、或专注发疯、或情感洁癖,主打一个独善其身、拒绝内耗。
(网友总结封神版开学人设)
2023新生群显眼包的开学人设:“说了多少遍,在外面不要叫我少爷。”
开学季,新开始,网络大学生们的第一个标准动作是立人设。在每年的开学季,新学期要立人设的讨论往往都能够成为焦点。
(“不要叫我少爷”)
荒诞的是,与勤劳、好学、朴实等标准的好学生形象不同,与专注发疯、自我至上的宣言不同,新一届的大学生们,选择一条更为花哨、浮夸的道路。
有人是朱门绣户的少爷和大小姐,学校的停车位要留给自己的兰博基尼代步车。
有人是留学归来的海外精英,不知瑞幸为何物,每日清晨少不了一杯星巴克冰美式。
有人是会撒娇的萌妹,面对军训的烈日当头,仍然不忘记秀一秀自己的小皮鞋(附上美照一张)。
(显眼包言论)
大兴文字、音频和影像艺术的新生群显眼包们,在群聊中找到了树立人设的新舞台。
对表演欲拉满的新生们而言,树立人设的动机可能并不止于追求优越感。
一方面,新生处于进入新环境、建立新的社交关系的关键节点,面对诸多未知,在迷茫之中急需找到融入集体的抓手。相较之下,树立人设本就是一种彰显存在的社交符号,远比直接着手复杂的人际关系更加容易掌控。
另一方面,面对陌生的新朋友们,树立人设可以帮助人们更高效地明确边界,为自己与他人的交往提前界定基调。
(立人设的好处@叮叮猫)
在“立人设的好处”系列视频中,有视频博主通过树立“有洁癖”的人设,间接提醒同学们不要随意触碰自己的私人物品,保护的自己的私人空间,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冲突。
更有甚者刻意将自己的人设定位为“坏脾气”,试图通过展现自己不够友善的一面,减少他人对自己的索取,避免陷入成为“老好人”的陷阱。
设立人设反映了新生们融入新环境时的迷茫,成为一种网络环境中过度的自我展演。
从自作聪明的抢占先机到被群嘲的“显眼包”,新生们自我表达的意愿在扩张,而留给他们表现的空间似乎在收缩。
尴尬:失衡的私域空间
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新生群显眼包的发言,尴尬一词必然榜上有名。
从少爷小姐们的发言,到似有若无的炫耀,甚至一些不符合社交预期的“清澈和愚蠢”都能够成为人们调侃的对象。
“真正的学长学姐会在群里说话吗?”这个问题似乎成为了不少围观群众的疑惑。
(网友评论)
当新生们在群中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,群聊里的学长学姐们却大都心照不宣地保持安静,默默扮演好答疑助手的角色。成为学长学姐,仿佛就是与一些显眼包行为划清界限的开始。
诚然,随着网络空间逐步转嫁现实空间中的社交关系,新生群承载着的功能也变得多样化。从发送通知、答疑解惑到认识新朋友、甚至只是打发时间,都可以通过群聊完成。然而,这样的转换却并没有能够突破陌生化的关系,容纳成员们更加丰富的情绪。
(显眼包言论)
当具有封闭性和隐蔽性的社群越来越趋向于开放性和流动性,群聊作为私域空间的情感交流作用在减轻,成为一种被认同的功能载体。人们的边界感在增强,维护功能主义的平衡成为一种约定俗成。在接受消息、发布通知之外,人们似乎更倾向于将情感交流的功能留给更小的群体,更加严谨地把控与“陌生人”的距离。
于围观者而言,新生群不是自我表达的舞台,更像是每一个个体履行好成员义务、达成共同目标的载体。而对于部分新生而言,这样的界定却算不上不言自明的秘密。
然而,这样的差异无可厚非。当新生们与过往家庭、同学深度联系的关系中抽离,逐步学会在大学生活中学会独处、成为自己的责任人,在过程中的些许坎坷恰恰是旅途中生动的注脚。
(新生群对话)
齐美尔在《陌生人》一文中指出,“一个外来者的进入与停留意味着将一种新的、异质的因素导入了一个一直固定于特定地域空间中的群体,并使之面临一种新的“正面的关系”。”
在这个语境下,“显眼包”新生们作为全新到来的“刺头”,以闯入者的身份获得了关注,也在张扬自我的过程中为社群注入了新鲜的血液。尽管,有些方式令人啼笑皆非。
面对外来者的冲击,显眼包的存在似乎反映了当前私域空间的失衡。从“万众瞩目的小孩”到“无人问津的大人”,也许正是成长必经的过程。
真诚:永远的必杀技
作为网络热词,“显眼包”从来算不上一个贬义词。在网络环境中,显眼包可以是通过调侃自己为他人解围的英雄角色,也可以是滚泥坑、钻树洞、通过自己的窘境为围观者带来欢乐的喜剧人。
成为显眼包不再可怕,反而成为部分明星与受众拉近距离的重要方式。网友们依据明星与他人互动的经历,评选出中年显眼包和青年显眼包,他们的显眼包行为不仅没有成为人们诟病的对象,而且变成了观众缘的重要来源。
(网评内娱显眼包)
相比之下,在对新生群的“炸裂”发言铺天盖地的讨论中,“显眼包”一词也逐渐变了味。
对于围观的学长学姐而言,大部分“显眼包”发言实在只能算得上是用力过猛的表演,吸引注意力的小手段,多数发言不仅无伤大雅,反而是每一个人青葱岁月中必经的章节。
不论是新生群“爆照”、军训中当“出头鸟”、还是文艺晚会上让自己的“大放异彩”的小心机,无不透露着在新环境中尽快定位自我、吸引朋友的愿望。
(网友演绎的显眼同学)
然而,在对独树一帜的人设和情感交流的渴求之外,部分对显眼包的评价并不只局限于对“幼稚”、“尴尬”调侃。当我们重新审视2023新生群中广为流传的“显眼包”发言,不难体会到在“显眼”背后,新生发言的别扭之处。
一句“刚开学,不知道家里每月给5万生活费够吗”的询问,似乎从透露出财富之上、隐性炫富的价值观,让人不由得想要用“5万哪里够,我们都花10万”这样尖锐的谎言戳破悬浮的假象。
一句“军训能穿小皮鞋吗学长”,通过示弱展现自己的吸引力的意图昭然若揭,一定程度上将自身的魅力与对异性资源的掌控画上了等号,颇有几分矫揉造作的意味,透过屏幕都能引起围观者的模仿与嘲笑。
(显眼包发言)
这样的价值标准显然与象牙塔中的宁静景象格格不入,与人们对学生形象的期待背道而驰。看似个性张扬的宣言背后,围观者已经难以看得出“显眼包”们的本来面目。夸张的言论之下不一定是真诚和鲜活的形象,而是一个个模糊的面孔。
这不仅是一场“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”的文字游戏,也反映了部分新生在不当价值取向的引导下,屈从于他人评价、自我缺失的困境。
于是,我们就要反对成为“显眼包”吗?
(显眼包发言)
在中西文化中,都曾有对于“允执其中”的中庸之道的探讨。在亚里士多德的笔下,“中道”是美德,是处理人与世界关系的法则,“过度和不足乃是恶行的特性,而中道则是美德的特性。”在儒家文化中,“中庸”之道也被奉为自我修行的方法论。“过犹不及”的箴言并非强调对于个性的压抑,而是反思在极端的倾向中失去平衡,缺少了对于真诚、自我本身的维护。
“显眼包”本身并非问题的症结,不论是隐入“潜水“大军、还是在群聊中嬉笑怒骂都无可厚非。在那些夸张的、不成熟的文字背后,我们也许更需要关注迷茫的新生们如何能够守住自己的“中道”,重新找回人生的航路。
多年以后,人们仍然会因当年的迷惑行为会心一笑。那个“显眼”的同学也多会在此后的相处中变得“顺眼”起来,“显眼包”发言最终也会成为校园友谊中一个有趣的瞬间。
(网友评论)
诚如网友们的总结:“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。”在步入象牙塔的美好时刻,这份真诚,对待他人,也留给自己。
(图片来自网络)
关键词:
质检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