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)
大鹏导演的《热烈》,大概是这个暑期档里,唯一一部有“暑期档”气质的电影,事关青春,事关热血,事关大城市的繁盛与张扬,以及它所呈现的一个无忧无虑、无惧无怕的青春世界,一种城市朝阳的气息,都和“暑期档”的初心紧密相关。
故事并不复杂,甚至两句话就可以讲完,黄渤扮演的街舞团团长,如何让担任替身的舞者,王一博扮演的陈烁,逐渐获得自信,成为明星舞者的故事。其实这类电影很难做,和好莱坞体育电影以及印度歌舞片一样,它有一个全世界通用的,潜藏的叙事套路在里面,挫败、成功、身世的阴影、伤痛、红颜(蓝颜)知己的鼓励,以及第一次的失利和第二次的成功,都是规定动作。
观众其实已经被这个潜藏的模式洗脑了,只要通过各种讯息,了解到这类电影的故事走向,就开始期待这样一个故事,节奏都不能乱,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。比如,主角第一次出征,必然是会失败的,要在第二次第三次出征时,才会获得成功。再比如,年轻的主人公,必然缺少一个父亲,教练通常要扮演父亲的角色。如果有人拍了一个电影,主人公第一次上场就取得成功,那么,即便这个故事再爽再符合人性,都会被观众抛弃。
所以《热烈》很难,尽管它用了街舞作为主人公走向世界的武器,而街舞还很少以主背景的方式出现在国产电影里,加上王一博的生平故事,他所赢得的成功,也和街舞环环相扣,这都给这个故事带来了独特性。但这个故事最独特的地方,其实不在于这个故事框架,而在于人物的设定,以及细节和气氛。故事里的王一博,是一个冷静、温和,自信略有欠缺,但不至于自卑的人物,他生活的环境就更为特别,母亲打理了一家“杜莎夫人腊味馆”,舅舅是曾经留洋的艺术家,因为生活受挫,有了精神疾患,和他们母子俩生活在一起,同时制作各种古怪的蜡像。
而黄渤扮演的舞团团长,和王一博扮演的陈烁之间的互动、鼓励,以及博弈,都是一场又一场的心理战,他们互相理解,互相鼓励,最终建立信任,这种信任也带给陈烁以自信。故事里的伤痛和挫败都不过分,希望和失望都不夸张,人和人之间的感情,也都是幽幽暗暗、进进退退的,黄渤扮演的舞团团长,也没有苦大仇深,所有人专注克服的就是技艺和合作,以及一点战略战术。这就给这部电影,带来了和好莱坞体育电影以及印度歌舞片完全不一样的现实气质,杭州这个城市的气质,以及它正在经历的崛起,也自然地呈现出来。
在描绘(或者说塑造)城市气质这一点上,它有点接近我很喜欢的一个体育电影,徐克的《散打》,看了《热烈》,就很想再重温一下《散打》。《散打》最可贵的,就是21世纪刚刚到来时的那种信心,不卑不亢,不忧不惧,从小村子穿着军大衣走出来的青年,照样迎着朝阳走进深圳,专注于各自的技艺进展,以及一些人生心得,似乎那样的人生也是好的,也同样圆满。虽然徐克有种把一切传奇化的习惯,但传奇化不重要,重要的是观众接受了这种传奇化,并不觉得这种传奇化是朝自己扇耳光,是在嘲笑自己的庸常生活。
王一博演得挺好,本来就是属于他的生活,属于他的角色,我甚至觉得,这个故事就是为他写的,他不可能不轻松不自然。配角也都非常出彩,刘敏涛演陈烁的妈妈,岳云鹏演陈烁的舅舅,一个精神病雕塑家,还有张子贤、小沈阳、宋祖儿、小沈阳,各个点睛。其实,单是从这些配角的选择上,也能看出这部电影的取向。市民的、大众的、烟火的,而不是传奇的、非凡俗的。这其实是一部属于杭州的城市电影,意在塑造、描绘或者揣测这个城市的气息,所以它必须把这项重大的任务,分配给这些小人物,由他们来共同完成。
然后我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评论,说大鹏导过去的电影,都有自恋因子,这部片子不自恋了,所以没那么好了。我本来想回几句,说讲述他者的故事可能有更多成就感,又觉得持有这个说法的人的观看心理特别值得揣摩。有人喜欢电影/小说里有高浓度的“我”,方便自己代入,有人就不喜欢,有人喜欢很明确的“我”,有人喜欢隐蔽的“我”,但这不应该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。特别是这一次,在一部以城市为主角,而不是以个人史为主角的电影里,“我”更应该缩小或者隐藏。
关键词:
质检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