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夏以后,玉米作为喜光喜热的夏季主栽主粮作物,生长已进入加速模式,不过,生长提速在为顺利实现丰产丰收奠定基础的同时,也会带来旺长风险,进而为发生倒伏与减产埋下隐患,尤其是在土壤肥力基础好且雨水充沛的地区,这种隐患就更大。
农业生产过程中,人为管理的主要核心就是趋利避害发挥充分环境因子的积极作用,使作物生长朝着有利于实现丰产优质栽培的方向迈进。
对玉米而言,在充分发挥眼下适宜温光因子作用的基础上,减少旺长风险的主要措施就是控旺,控旺可以降低植株高度、有效减少后期发生倒伏乃至造成减产的隐患,对确保丰收有较大意义。但是控旺不能搞“一刀切”,在一些关键环节上,如果把握不当,甚至会得不偿失。控旺不当的具体表现,在生产上通常有以下4种:
【资料图】
所谓依天时,主要指的是在喷施烯效唑、缩节胺、矮壮素等生长调节剂来控旺的时候,要根据天气状况做灵活调整。
比如,在强风或骤雨天气条件下,喷施的药剂会因雨水冲刷或风力吹动,大大降低附着在植株体上的药量,这样一来药效自然会打折扣,因此,雨天或大风天,最好不喷,如果喷药5小时以内有强降雨,则要在雨后重喷。
而在干旱少雨且气温较高的环境下,药量要适当降低,因为高温下药液的渗透能力强,且喷施过程中水分的蒸发会在短时间内增加药剂的浓度,这种情况下,即便是按说明来稀释配制药剂,也容易产生药害。而在多雨、高湿、气温偏低的时段喷药,药剂的浓度则可以适当调高,以增加植株对药剂的吸附量。
不同地块的玉米长势会存在差别,同一个地块的玉米也会因为土壤肥力、墒情、种子质量本身存在差别而造成玉米苗在长势上出现不均匀的状况,而控旺主要针对的是长势偏旺的玉米苗,因此在喷施控旺药的时候,要根据苗情状况,有所区别化对待。
对土壤质地疏松、肥力基础较好、秧苗长势健旺的玉米可以进行控旺,但是对地力相对贫瘠或因地势低洼、积水等原因造成幼苗瘦弱的地块则不需要控旺。从玉米叶片形态和颜色上来说,如果叶片宽大且叶色墨绿,这说明长势强旺,对这样的地块可以进行控旺,但是如果叶片窄狭,叶色发黄的地块,则不能进行控旺。
玉米控旺最终能达到的效果好坏,与喷施控旺药的时间有重要关系,具体来说就是要掌握好玉米的生长期。
喷药时间偏迟的情况下,比如玉米已经出现拔节(通常是在10片叶以后),这时候基部已经伸长的节间无法再缩短,那么即便是喷药控旺,基部的茎秆强壮程度也难以达到预期,后期抗倒伏、保产量的能力自然也会被打折扣。
如果控旺时间再拖后,等到雄穗出现的时候再控旺,那么就对雌穗发育、花粉活性水平、授粉质量等等,都会带来不利影响,进而造成结籽率下降、单穗产量降低。
如果喷施控旺药剂的时间偏早(通常是指在7片叶以前),那么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植株的正常形态难以建成,玉米植株的高度偏低,叶片和根系生长量不足,这样形成的植株,自然也就难以支撑一个棒大粒鼓的丰产形态。
因喷药方式、稀释方法、天气因素等把握不当,造成控旺效果不理想的状况在生产上时有发生,但是也有一些生产者因为担心达不到预期效果,而在配置药剂的时候,盲目加大浓度或喷药过程中重喷,最终造成控旺过度。
控旺过度后玉米长势明显受到抑制,叶片可能是浓绿色,茎秆也较为矮壮,但是也会因为叶片之间距离太小,相互间更容易遮光,而影响生长和最终产量的呈现,一旦发生控旺过度的状况,在生产上要及时予以补救,以免耽误生长时机。具体的应对方法有以下几种:
首先,喷施能促进生长的芸苔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,喷施的频率大约为一周一次,这类生长调节剂能加速细胞的分裂,并促进细胞的伸长,从而有效抵冲矮壮素类药剂的生长抑制作用。不过,芸苔素内酯加速生长的同时也意味着对养分的吸收量加大,因此,最好是再混配千分之三浓度的磷酸二氢钾。
其次,加强根部追肥,选用的肥料应以尿素等氮肥为主,因为氮肥具有促进营养生长,促进茎秆伸长和叶片扩展的作用,这一作用也可以有效缓解控旺过度带来的弊端。
其三,加强灌水或者是喷水,增加根部或叶片补水,可以有效稀释多效唑等控旺药剂在玉米植株内部的浓度,进而削弱其调节生长的作用,同时充足的供水,可以通过提高植株的代谢水平,来缓解控旺药剂的效果。
总的来看,玉米适时适当控旺在生产上保丰产的效果已经得到印证,但是控旺技术本身是一把“双刃剑”,要趋利避害,就需要从苗情、苗势出发,再结合温光、水肥等生长环境要素,来灵活把握,切不可盲目的搞“一刀切”。
关键词:
质检
推荐